30多年過去了,母親對我們的關懷,仍恍若昨日,歷歷在目,使我無法釋懷。
母親自幼家境貧寒,命運多舛,歷盡磨難,和父親成了親。父親會木工,為人忠厚善良、勤勞能干,日子也算過得去。從我記事起,全家七口人,就憑父母在生產隊勞動掙工分過日子。他們一滴血一滴汗地把我們弟兄五人養大,娶妻生子。母親勤勞能干,簡樸持家。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母親白天下地干活,夜里操持家務。家里每次吃飯,母親都是讓我們和父親先吃,最后才吃剩下的飯。飯少了,她就將就吃一點。20世紀50年代,別人家常常出現斷糧之事,由于母親精打細算,我們家從來沒有斷過頓。母親還把結余下來的糧食接濟給舅家、姨家及鄰居,后來,還用結余的糧食換取蓋房的門墩和木料等。那時候,家里每年每人分幾兩油,母親把省下來的油賣掉給我們繳學費。后來,我參加了工作,生活有了好轉,經常買一些稀罕東西給母親吃。母親總是告誡我,不要亂花錢,攢點錢以后有用。母親常說:能買不值,不買吃食,幾塊錢,一會兒就吃完了,買成東西能用好幾年。
那時,家里人一年四季的穿戴就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母親白天要干活掙工分,夜里就紡花織布、納鞋底做衣服。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母親常常是深更半夜不睡覺,通宵達旦也是常有之事。就這樣,每到冬天,棉衣棉褲棉鞋樣樣不少,沒有讓我們受過一點冷,挨過一點凍。
母親為我們的吃穿操心,還要為我們上學操心。那個年代的鄉村,好多人家的孩子上到四年級就供不動了,可我們弟兄幾個除老二永富當年看家里實在沒人掙工分,沒上高中外,其余都上了高中。母親常說:“你們只要能上學,就算再難也要供你們?!庇浀梦疑细咧袝r,每星期需要五角錢的生活費,不知母親是借還是賣雞蛋,每次都按時準備好生活費,從沒讓我受過一次難。母親雖然沒上過一天學,可她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家里生活再拮據,孩子們上學所需的錢,她絲毫不吝惜?;謴透呖己?,我考上了師范院校,畢業后一直在城里任教,如今已經退休,家庭幸福,生活美滿。我常常想,要是沒有母親當年的艱辛付出,哪有我的今天呀!
我弟兄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里每年都有事,不是蓋房就是訂婚、娶媳婦,事情一樁接一樁,二老忙得不可開交。他們恨不得一分錢能掰成兩半花,先后為我們蓋起了三座房,娶了五個媳婦。
母親慮事縝密,未雨綢繆。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親為了孩子真是操碎了心。我們長大后,每當出門時,母親都精心準備,千叮嚀萬囑咐,把該帶的東西都給我們準備好。該回來時沒有回來,母親總是一直掛念,甚至寢食難安,生怕出什么差錯。母親常說:你們每個人都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誰要有個啥事,那都揪著娘的心呀!后來,我們都娶妻生子,母親在忙于家務的同時,還不辭勞苦的照看孫男嫡女,為我們分憂解難。分田到戶后,每年麥忙時節,母親干完這家干那家,干了這樣干那樣,甚至有時一人看幾個孩子,無怨無悔。這就是無私的母愛。
母親純樸善良,忠厚仁慈,寬待四鄰,樂于助人。不管左鄰右舍誰家有事,母親總是跑前跑后,盡其所能,竭力相助。曾記得農忙時,鄰居把孩子托付給母親,她總是視若至親,認真喂飯喂水。曾記得我買了一盒景萬紅燒傷止痛膏以備孩子們燒傷急用,母親視若珍寶,多次慷慨救助鄰居家的孩子,受到鄰居們的普遍稱贊。母親樂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深深地教育和感染著我們。我們至今把母親樂于助人的好品質作為人生的準則,并傳承下來。
母親患病之后,長期隱忍不言,獨自承受著病痛的折磨。她怕給孩子們添麻煩,怕花孩子們的錢。病重之時,母親仍以堅強的毅力與病魔進行斗爭,在子女們面前從來沒有哼過一聲。她怕我們傷心。母親不顧病痛的折磨,反而勸慰我們:我把孫男嫡女給你們都帶大了,知道你們都能過,也就心滿意足了。這就是我偉大的母親。
母親是家里的頂梁柱,更是孩子們的主心骨,永遠都是孩子們的楷模和榜樣。母親高尚的品質永遠是孩子們前進道路上的不竭動力。(盧永戰)
蓼花,是一種草本植物,花小,呈白色或淺紅色,穗狀花序或頭狀花序,生長速度快,具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
2022-11-23近年來,示范區把文明單位創建作為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載體、有力抓手和提升市民素質、社會文明程度的有效方式,探索新形勢下文明單位創建路徑,全面提升文明單位建設水平,在全區營造了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2022-11-23濟源新聞傳媒中心·網上問暖平臺開通一周時間,后臺也接收到了群眾反映的供暖問題——“暖氣溫度升得慢”“繳了暖氣費,暖氣還沒開”……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實地走訪,與有關部門一起,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2022-11-23近年來,梨林鎮把招商引資觸角延伸至沿海省市,將落地項目層次瞄準國內500強、行業龍頭企業,大力開展產業招商,為濟源“東大門”高質量發展積潛儲能。
2022-11-2311月22日,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史秉銳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示范區黨工委辦公室第一黨支部組織生活會,與支部黨員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重要講話,圍繞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主題,交流學習心得體會,凝聚團結奮斗力量。
2022-11-23